干細胞市場化大門開啟 中源協和布局產業黎明期
發布日期:2014-03-16 瀏覽次數:3902
干細胞市場化大門開啟 中源協和布局產業黎明期

馬年伊始,用快馬加鞭來形容生物醫藥行業并購實不為過。粗略統計,年初至今就約有15家醫藥上市公司因籌劃重大事項處于停牌階段。中源協和擬以24.5元/股的發行價格通過定向增發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上海執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產業黎明期
人類干細胞研究曾被《科學》雜志推舉為21世紀最重要的10項科學研究成果之首。與10多年前中源協和實際控制人李德福入主上市公司望春花,進入干細胞領域時相比,這個產業各種顛覆性技術陸續突破,各種產業化嘗試如雨后春筍。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Osiris公司率先敲開了干細胞藥物領域的市場化大門。2012年,加拿大衛生部批準了Osiris公司生產的干細胞藥物上市銷售。該藥成為世界上第一款經發達國家批準的,用于治療異體抗宿主病的非處方間充質干細胞藥物,并獲得了在該領域長達8年半的獨家生產類似產品的排他性權利。繼在加拿大市場獲批之后僅僅不到一個月,新西蘭醫療管理局也批準其成為新西蘭市場上合法銷售的治療兒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藥物。隨后,他們又進入到瑞士市場。
美國之外,2010年10月,英國首例干細胞人體試驗獲得批準;最近兩年,韓國已批準3例干細胞治療藥物。中源協和新任總經理吳明遠說,這個領域誰率先獲得專利,誰就可以占領市場高地,別的國家的市場只能被動接受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對于干細胞這一未來豐滿現實仍然骨感的行業,上市公司實現當下營運健康和公司盈利,豐富干細胞行業產業鏈,是未來參與行業競爭最重要的保障。
來自:生物醫學互助平臺
【上一篇】中國科學家用尿液再造牙齒
【下一篇】利用CRISPR/Cas9系統治療HBV感染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