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病毒感染過程中的CD8+T細胞
發布日期:2016-02-01 瀏覽次數:3543
Cell Reports:病毒感染過程中的CD8+T細胞
CD8陽性的T細胞在激活之后發生克隆增殖(clonal expansion)可以對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進行清除。CD8+T細胞的激活受到DC(樹突狀細胞)的嚴格調控,然而,DC在傳遞激活信號之前自身也需要成熟化:抗原呈遞能力增強,CD40等輔助因子表達量上升。能夠誘導DC成熟的刺激包括模式受體-配體信號以及炎性因子等。另外,DC通常需要CD4+ T細胞輔助才能夠獲得完全激活CD8+ T細胞的能力。這一過程被稱為"T 細胞輔助(T cell help)",需要CD4+ T細胞與DC細胞表面的CD40的結合來實現。
然而,CD4+T 細胞并非在所有CD8+ T細胞激活的過程中都必不可少。例如,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感染過程中,CD8+ T細胞的激活就不依賴于CD4+ T細胞的輔助。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比如單純性皰疹病毒(HSV)感染或者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CD8+ T細胞的激活則需要CD4+ T細胞的輔助。
之前的研究發現CD4+T細胞的依賴性與I型干擾素的釋放強度也有聯系。研究顯示,通過提高IFN-a/b的刺激強度,能夠降低CD8+ T細胞激活時對CD4+ T細胞的依賴程度。另外,如果人為地阻斷IFN的釋放,能夠提高LCMV感染過程中CD8+ T細胞激活對CD4+ T細胞的幫助。這些現象使得研究者們猜測CD4+細胞的刺激與炎性因子的刺激能夠相互取代,共同調節CD8+T細胞的激活。然而,這方面還沒有直接證據。
前人的研究證明,CD4+ T細胞對DC的刺激能夠上調DC分泌IL-12,IL-15以及IFN-a/b的水平。針對上述的實驗結果,來自墨爾本大學微生物與免疫系的Sammy Bedoui希望對這一現象背后的機制做系統的研究。
首先,他們向野生型與MNC-II缺陷型小鼠皮下接種了HSV。7天之后,他們檢測了小鼠體內HSV特異性CD8+ T細胞的增殖水平。結果顯示,相比于野生型,突變體小鼠體內針對HSV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的水平明顯較低。由于MHC-II的缺陷實際上影響了CD4+ T細胞的激活。這一結果說明在HSV感染過程中CD8+ T細胞的激活依賴于CD4+T細胞的輔助。
之后,作者猜測CD4+ T細胞是否影響了DC的成熟與激活。之后,他們對野生型小鼠進行皮下接種HSV試驗。兩天以后,研究者們檢測了小鼠體內的DC的成熟情況。流式結果顯示,接種后小鼠淋巴結內的DC 表面的MHC-II以及CD40表達量上升,體外的T細胞增殖實驗也證明了這部分MHC-IIhigh的DC確實具有激活HSV特異性CD8+ T細胞的能力。然而,之后作者利用CD4抗體將CD4+T細胞清除,發現CD4+T細胞的缺失并不會影響DC成熟的比例。這一結果表明CD4+ 并不會影響DC的激活。
由于之前的研究將重點放在了IL-12,IL-15,以及IFN-a/b三類細胞因子上,作者也希望了解CD4+T細胞的刺激能否改變這三類細胞因子在DC中的表達量。首先,作者通過比較野生型與三類細胞因子受體缺失突變體小鼠在HSV感染后CD8+ T細胞的激活程度,結果表明IL-15以及IFN-a/b的分泌對于CD8+T細胞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之后,作者利用輻照+骨髓重建的方法比較了對照組與DC特異性IL-15缺失突變體產生CD8+T細胞的能力,結果表明,DC分泌的IL-15對于CD8+ T細胞的激活十分重要。接下來,作者又證明了在HSV感染過程中,DC需要接受IFN-a/b的刺激獲得完全的激活能力,而激活后的DC又能分泌大量IL-15。
那么這與CD4+T細胞又有神馬關系呢?作者發現CD4+T細胞對DC的刺激能夠提高其IL-15的表達量。而如果人為地提高IL-15的表達水平,DC對CD4+T細胞額依賴性就會下降,直到完全獨立。
以上結果表明CD4+T細胞與天然炎性因子的刺激共同輔助DC完成了CD8+ T細胞的激活。
轉自生物谷
原文鏈接: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7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