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的原理及類型
發布日期:2013-01-04 瀏覽次數:4062
ELISA的原理及類型
ELISA是酶聯接免疫吸附劑測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簡稱。它是繼免疫熒光和放射免疫技術之后發展起來的一種免疫酶技術,目前已被廣泛用于生物學和醫學科學的許多領域。
ELISA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實驗技術。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液體中的其他物質分開。再加入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也通過反應結合在固相載體上。此時固相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故可根據呈色的深淺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間接地放大了免疫反應的結果,使測定方法達到很高的敏感度。
ELISA可用于測定抗原,也可用于測定抗體。有三個必要的要素:(1)固相的抗原或抗體,即“免疫吸附劑”(immunosorbent);(2)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稱為“結合物”(conjugate);(3)酶反應的底物。ELISA方法有多種,包括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雙抗原夾心法測抗體、間接法測抗體、競爭法測抗體、競爭法測抗原、捕獲包被法測抗體等。
- 1. 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
- 雙抗體夾心法是檢測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 (1) 將特異性抗體與固相載體聯結,形成固相抗體。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體及雜質。
- (2) 加受檢標本,保溫反應。標本中的抗原與固相抗體結合,形成固相抗原抗體復合物。洗滌除去其他未結合物質。
- (3) 加酶標抗體,保溫反應。固相免疫復合物上的抗原與酶標抗體結合。徹底洗滌未結合的酶標抗體。此時固相載體上帶有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抗原的量相關。
- (4) 加底物顯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成為有色產物。通過比色,測知標本中抗原的量。只要獲得針對受檢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就可用于包被固相載體和制備酶結合物而建立此法。如抗體的來源為抗血清,包被和酶標用的抗體最好分別取自不同種屬的動物。如應用單克隆抗體,一般選擇兩個針對抗原上不同決定簇的單抗,分別用于包被固相載體和制備酶結合物。這種雙位點夾心法具有很高的特異性,而且可以將受檢標本和酶標抗體一起保溫反應,作一步檢測。
- 2. 間接法測抗體
- 間接法測抗體原理是利用酶標記的抗抗體來檢測與固相抗原結合的受檢抗體,故稱為間接法。操作步驟如下:
- (1)將特異性抗原與固相載體聯結,形成固相抗原。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原及雜質。
- (2)加稀釋的受檢血清,保溫反應。血清中的特異抗體與固相抗原結合,形成固相抗原抗體復合物。經洗滌后,固相載體上只留下特異性抗體,血清中的其他成份在洗滌過程中被洗去。
- (3)加酶標抗抗體。固相免疫復合物中的抗體與酶標抗體抗體結合,從而間接地標記上酶。洗滌后,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抗體的量正相關。
- (4)加底物顯色
- 本法主要用于對病原體抗體的檢測而進行傳染病的診斷。間接法的優點是只要變換包被抗原就可利用同一酶標抗抗體建立檢測相應抗體的方法。
- 3. 競爭法測抗原
- 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因缺乏可作夾心法的兩個以上的位點,因此不能用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測定,可以采用競爭法模式。其原理是標本中的抗原和一定量的酶標抗原競爭與固相抗體結合。標本中抗原量含量愈多,結合在固相上的酶標抗原愈少,最后的顯色也愈淺。小分子激素、藥物等ELISA測定多用此法。
![]() |
![]() |
【上一篇】免疫共沉淀(Co-IP)原理及步驟
【下一篇】BD PMG協助發現調控T細胞分化增殖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