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化關鍵環節剖析
免疫組化關鍵環節剖析
免疫組化關鍵環節剖析
1、酶免疫組化的關鍵環節
1)標本固定:固定的目的是①防止標本從玻片上脫落;②除去防礙抗原-抗體結合的類脂,使抗原抗體結合物易于獲得良好的染色結果;③固定的標本易于保存。固定劑的選擇一般用4%多聚甲醛。
2)脫水、石蠟包埋和制片:脫水用梯度乙醇(由低到高)充分脫水、對組織要完全浸蠟、切片時刀片要干凈和鋒利。否則,容易裂片和脫片等。
3)脫蠟和水化:為了后面的抗體等試劑能夠充分與組織中抗原等結合反應,需對切片進行脫蠟。脫蠟可以先60度20min,然后立即二甲苯1-3分別10min(這個時間是由二甲苯新鮮程度和室溫等綜合決定的),但當天制好的切片一般先60度3-4h。水化用梯度乙醇(由高到低)。若脫蠟和水化不全,易出現局灶性反應和浸洗不全,而產生非特異性背景著色。
4)抗原修復:由于組織中部分抗原在甲醛或多聚甲醛固定過程中,發生了蛋白之間交聯及醛基的封閉作用,從而失去抗原性;通過抗原修復,使得細胞內抗原決定族重新暴露,提高抗原檢測率。常用的修復方法從強到弱一般分為三種,高壓修復、微波修復、胰酶修復。其中,徠卡(Leica)的NovocastraTM抗原修復液(code:AR9640、AR9961)適用于對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的組織切片進行熱引導的抗原修復(HIER) ,不同的HIER方式結合不同PH值的抗原修復液,得到最好的抗原暴露效果。
5)細胞通透:目的是使抗體能夠充分地進入胞內進行結合反應。一般用Triton X-100、蛋白酶k等通透液。如Triton X-100可以溶解細胞膜、細胞核膜、細胞器膜上的脂質而使抗體及大分子結構的物質進入胞漿和胞核內,故在細胞免疫組化時尤為推薦使用,這樣抗體就能順利進入胞內與相應抗原結合。在免疫組織化學(>10um厚切片) 和免疫細胞化學中一般用Triton X-100 作為細胞通透劑,在膜上打孔。同時也是一種去污劑,一般在PBS中加入后終濃度是0.05%即可,而前者終濃度是0.5%-1%。石蠟切片4um左右可以不通透,因為細胞已經被切開了。
6)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傳統的ABC法和SP法中,免疫組化反應結果容易受到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和生物素的干擾,必須用過氧化氫和卵白素等進行滅活。滅活內源性POD,3%過氧化氫滅活時間短點,可以10min左右,而0.3%過氧化氫則可以適當延長封閉時間,一般10-30min。
7)血清封閉:組織切片上有剩余的位點可以與一抗非特異性結合,造成后續結果的假陽性;封閉血清一般是和二抗同一來源的,血清中動物自身的抗體,預先能和組織中有交叉反應的位點發生結合;也可以用小牛血清、BSA、羊血清等,但不能與一抗來源一致。一般室溫10-30min,也要防止封閉過度。
8)一抗和二抗濃度和孵育時間:一抗孵育條件在免疫組化反應中最重要,包括孵育時間、溫度和抗體濃度。一抗孵育溫度有幾種:4度、室溫、37度,其中4度效果最佳,但時間最好超過16~24h;孵育時間與溫度、抗體濃度有關,一般37度1-2h,而4度過夜和從冰箱拿出后37度復溫45min,具體條件還要摸索。二抗孵育條件:二抗一般室溫或37度30min-1h,具體時間需要摸索。而濃度一般有工作液,若是濃縮液還要摸索濃度。但在免疫組化中我們一般先把二抗濃度和孵育時間先定下,然后去摸索一抗濃度和孵育時間。
9)抗體稀釋液:其實許多實驗室抗體稀釋液就用一般PBS即可,但專用的抗體稀釋液中除PBS成份外,還加了疊氮化鈉防腐劑、BSA穩定劑等組份,對抗體的多次回收利用較好。比如BD公司的即用型抗體稀釋液(code:559148),適用于丙酮固定、甲醛固定、石蠟切片、冰凍切片等各種組織、細胞類型。徠卡NovocastraTM的抗體稀釋液(code:RE7133)用于稀釋免疫組化中的一抗、生物素標記的二抗等;而Bond?一抗稀釋液(code:AR9352)專門用于BOND?系統的個人化一抗。除此之外,Merck Millipore也有用于石蠟切片免疫組化的抗體稀釋液(code:21544)。
值得一提的是,徠卡NovocastraTM的一抗種類繁多,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摸索最佳稀釋度,消除了稀釋誤差,提高可重復性。另外,Merck Millipore、BD、CST也提供多種類型、高品質的抗體。
10)切片清洗(浸洗、沖洗和漂洗):為了防止一抗、二抗等試劑殘留而引起非特異性染色,一般在一抗孵育前清洗3min*3次,一抗孵育后清洗5次*5min。
注意:①單獨沖洗,防止交叉反應造成污染。②溫柔沖洗,防止切片的脫落。③沖洗的時間要足夠,才能徹底洗去結合的物質。④PBS的PH在7.4-7.6,濃度0.01M左右。中性及弱堿性條件(PH7-8)有利于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條件則有利于分解;低離子強度有利于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而高離子強度則有利于分解)
11)DAB顯色:背景的深淺和特異性染色的深淺均可以由DAB孵育條件決定。DAB顯色時間不是固定的,顯微鏡下控制顯色時間,出現特異性染色較強而本底著色較淺時即可沖洗。DAB顯色時間很短(如幾秒或幾十秒)就出現很深的棕褐色,這很可能說明你的抗體濃度過高或抗體孵育時間過長,需要下調抗體濃度或縮短你的抗體孵育時間;此外,若很短時間就出現背景很深,還有可能你前面的封閉非特異性蛋白不全,需要延長封閉時間;DAB顯色時間很長(如超過十幾分鐘)才出現陽性染色,一方面可能說明抗體濃度過低或孵育時間過短(最好一抗4度過夜),另一方面就是封閉時間過長。
12)復染:目的是形成細胞輪廓,從而更好地對目標蛋白進行定位,常用蘇木素復染(胞核染料)。注意蘇木素復染時間要看當時的室溫、溶液的新舊、目標抗原的定位等情況,一般數秒-數分鐘,胞漿蛋白可以適當時間長一點,而胞核蛋白則要短。徠卡Leica的蘇木精(code:RE7107)25ml僅需26.5元,實惠的同時還保證復染效果,不妨一試。Merck Miliipore也提供各種規格的蘇木精(code:1043020025、1043020100、1043021000),供您選擇。
染色不理想的補救方法:染色深則分化時間稍長些即可;染色淺則再置于蘇木素中染色即可。鹽酸酒精是分化,氨水是返蘭,作用不同。片子復染完后流水振洗,然后置于鹽酸酒精中數秒(一定動作要快)后拿出流水振洗,在放入氨水中返蘭即可。
13)封片:為了長期保存,一般用中性樹膠等封片。可直接在載玻片組織上滴一滴封片液,然后一手拿住蓋片某一拐角,而另一手拿對面的那個拐角,接近封片液近端的拐角先降低,直至接觸到液體時為止;當發現液體接觸面在不斷彌散時,則可以緩慢降低另一拐角,這樣一般不會產生氣泡。
2、免疫熒光方法中的重要環節
1)冰凍切片制備:建議用新鮮組織,否則組織細胞內部結構破壞,易使抗原彌散。選用干凈鋒利的刀片、組織一定要冷凍適度等,防止裂片和脫片嚴重。
2)組織切片固定:切好片風干后立即用冰丙酮等固定液進行固定5-10min,尤其要較長時間保存的白片,一定要及時固定和適當保存。
3)血清封閉:為防止內源性非特異性蛋白抗原的結合,需要在一抗孵育前先用血清(與二抗來源一致)封閉,減弱背景著色。血清封閉的時間是可以調整的,一般10-30min。
4)一抗孵育條件:在免疫組化反應中,孵育時間和抗體濃度最重要。一抗孵育溫度有幾種:4度、室溫、37度,其中4度效果最佳;孵育時間與溫度、抗體濃度有關,一般37度1-2h,而4度過夜和從冰箱拿出后37度復溫45min,具體條件需要摸索。
5)二抗孵育條件:二抗一般室溫或37度30min-1h,而濃度一般有工作液,若是濃縮液還要摸索濃度,切記要避光反應。但在免疫熒光中我們一般先把二抗濃度和孵育時間先定下,然后去摸索一抗濃度和孵育時間。
6)復染:目的是形成細胞輪廓,從而更好地對目標蛋白進行定位。一般常用DAPI復染。Merck Miliipore有一款即用型DAPI(code:S7113),其中DAPI是溶解在Antifade中,Antifade可以防止熒光信號過快地淬滅,從而得到較好的染色效果。
7)封片:為了長期保存,一般用緩沖甘油等封片。目前市場上多家公司都提供專門的抗熒光萃滅封片液,封閉效果很好。
8)切片清洗:為了防止一抗、二抗等試劑殘留而引起非特異性染色,適當地加強清洗(延長時間和增多次數)尤為重要,一般在一抗孵育前清洗3min*3次,一抗孵育后的清洗均為5次*5min。
注意:
(1)單獨沖洗,防止交叉反應造成污染。
(2)溫柔沖洗,防止切片的脫落。
(3)沖洗的時間要足夠,才能徹底洗去結合的物質。
(4)PBS的PH和離子強度的使用和要求:建議PH在7.4-7.6,濃度0.01M。中性及弱鹼性條件(PH7-8)有利于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條件則有利于分解;低離子強度有利于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而高離子強度則有利于分解。
(5)拍照:有條件的話最好立即拍照,若不能及時拍照,也要封好片和用指甲油封固,保持避光和濕度。使用熒光顯微鏡注意嚴格按照熒光顯微鏡出廠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不要隨意改變程序;應在暗室中進行檢查;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害,在調整光源時應戴上防護眼鏡;檢查時間每次以1-2h為宜,超過90min,超高壓汞燈發光強度逐漸下降,熒光減弱;標本受紫外線照射3-5min后,熒光也明顯減弱或褪色;激發光長時間的照射,會發生熒光的衰減和淬滅現象,所以最多不得超過2-3h;熒光顯微鏡光源壽命有限,標本應集中檢查,以節省時間,保護光源。燈熄滅后欲再啟用時,須待燈光充分冷卻后才能點燃。
【上一篇】免疫組化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下一篇】BD PMG協助發現調控T細胞分化增殖的關鍵因素